10月16日下午,由中国硅酸盐学会和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主办的第十四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圆满落下帷幕。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湖南大学和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特聘教授史才军主持了闭幕式。
首先,国际著名期刊《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主编、洛桑联邦理工大学Karen Scrivener教授解释了学生最佳口头报告奖和最佳墙报展示奖的评奖过程,史才军公布了获奖学生名单,最佳口头报告奖获者分别是瑞士苏黎世ETH大学的Delphine MARCHON、法国Paris-est大学的Mickael SAILLIO以及南京工业大学的Qianqian WANG。最佳墙报展示奖获者分别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Guoqing GENG,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Chang LI和瑞士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Shuping WANG。大会主席、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院长姚燕和Karen Scrivener教授分别为学生最佳口头报告奖和最佳墙报展示奖获得者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这次水泥化学大会共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1059名代表参会,其中国际代表500多位。这是自1918年国际水泥化学大会诞生以来,参会人数最多的一届会议。会议期间,共有8个大会会场,24个分会会场。25位专家作了主题报告,24位专家作了邀请报告。这些报告全面总结了自2011年十三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以来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198个口头报告和453篇墙报详细反映了水泥和混凝土近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我国参会代表的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都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全面展示了我国近年来水泥和混凝土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同时也充分展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积极创新的工作状态。
会期期间主办方还组织了国外代表赴中国建材研究总院、北京水泥厂和三峡集团北京总部参观,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的水泥混凝土生产、研究和应用水平。会议同期有5个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实验联合会(RILEM)的技术委员会会议,《Cement and Concert Research》和《Journal of Sustainable Cement-based Materials》等两本期刊召开了编委会会议。
本届大会会议报告、墙报展示以及收录论文都紧紧围绕“低碳水泥和绿色发展”这个主题进行。水泥熟料化学、水泥水化等主题是基于如何进一步发挥水泥组分作用,促进结构与性能的协调发展;可替代胶凝材料等主题则是开展研究新型低碳的胶凝材料,研发有别于传统硅酸盐体系的低碳型胶凝材料;混凝土外加剂、耐久性以及标准测试方法等主题则是深入研究外加剂的作用及机理,研究外在与内部因素等共同作用影响下混凝土的耐久性,进一步综合系统考虑方法、标准的适用性,从材料制备到材料应用场合、角度系统考虑,同时提出了一些新的快速测试方法。
这是大会“诞生”近百年来,首次由中国主办。1918年,国际水泥化学大会"诞生"于伦敦,历经近一个世纪,已发展成全球水泥科学技术领域历史最悠久、学术水平最高、参加国家和人数最多的国际学术盛会,被喻为国际水泥学术界的"奥林匹克"。1992年以来,我国一共申办了5次,终于在2011年取得了2015年主办权,园了我国几代水泥混凝土科学家的梦想。这次大会高效有序的组织得到了国内外参会代表的高度评价,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实力、能力和水平,大会主席姚燕完成了她在4年前本届大会申办成功后为世界作出的承诺:将第十四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办成一次无与伦比的盛会。下一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将与2019年在布拉格召开。
史才军教授主持第十四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闭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