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半年的酝酿完善,《云南省水泥产业2013-2017年结构调整方案》终于在业内的瞩目中出炉,藉此,云南水泥产业正式吹响重新洗牌的号角。
“水泥熟料总产能严格控制在1.2亿吨以内,基本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周边国家区域供需平衡,全省平均产能发挥率保持在82%以上。”
按照《方案》要求,到2017年,云南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将减少到90户以内,其中前10户企业产能和产量占全省总量68%以上。这也意味着,近60%的现有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未来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退出,要么被兼并重组。
现状与挑战
2000年以来,云南省水泥产业以“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促进升级、保障需求”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云南省工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全行业已淘汰3833万吨落后水泥装备产能。其中,“十五”期间淘汰973万吨,“十一五”期间淘汰2589万吨,2011-2012年淘汰271万吨。
“十二五”以来,通过采取支持省内现有水泥熟料年产能200万吨以上、国内前十位或以水泥资产为主上市的水泥企业参与全省水泥行业兼并重组和支持各州市水泥企业联合重组建设区域性水泥集团等措施,水泥行业兼并重组工作加速推进。
通过兼并重组,中建材、昆钢建材、红狮、海螺、华新、华润、拉法基瑞安7户国内外知名水泥企业已成为云南水泥行业兼并重组的主体,共整合全省建成运行水泥生产线62条,水泥熟料产能4014万吨,涉及44户水泥企业,整合产能已占全省水泥熟料建成运行产能50.5%,占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56.4%。
记者获悉,2001-2012年,云南省水泥产量年均增长14.2%。截至2012年,全省水泥产量达到8014万吨,占全国3.6%,增长18%,增速高于全国10.6个百分点,水泥产销率达到96.7%,有效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
通过多年努力,尽管云南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全行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产业集中度偏低、装备规模总体偏小、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等现象依然存在。
“当前,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承载着对水泥的需求增长和水泥行业亟待调整优化升级的"双重刚性任务",迫切要求水泥行业必须在"调整中发展、发展中调整",实现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省工信委原材料工业处处长王宜国表示。
发展和未来
业内专家认为,水泥是基础性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建设。化解产能过剩与环境保护性措施等政策的严格执行,将使水泥产业发展由“增量扩张”转向“提质增效”,由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发展。
落地云南,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桥头堡战略及省委省政府提出“四轮驱动”的“两强一堡”发展战略、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沿边经济带及城市群打造等,将使云南不仅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区域,而且也将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热点区域,为此,水泥产业的基础性保障地位将显得更加重要。
“2013-2017年期间,若按水泥产量年均14%的速度增长预测,2017年水泥产量将达到1.55亿吨(折熟料1.14亿吨)。若按照水泥产量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变动关系预测,2017年全省水泥产量将达到1.5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