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拨付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8亿元 侵华日军细菌战档案史料展:两个细菌部队队员名簿首次公开 北京开展有限空间专项执法检查 持续至9月11日 印尼雅万高铁箱梁架设全面展开 进入施工攻坚阶段 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活动在福州举行 北京线上文化产业投资峰会举办 搭建投融资对接交流平台 银幕呐喊:向世界讲述中国人民抗战故事 商务部:调整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不针对具体企业 中科院科研人员在新型半导体激光器研发上取得进展 日本西南部遭台风“美莎克”侵袭 致至少18人受伤 “日军细菌战罪证”上线,让历史说话! 大阪有望成为日本“第二首都”将于11月举行公投 山西襄汾饭店坍塌致29人遇难续:饭店老板已被刑拘 内蒙古草原的“夜莺姐妹”:让民族音乐绽放海内外 商务部:调整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不针对具体企业 杭州户籍住房困难家庭保障从低收入扩至中低收入 同心抗疫,香港加油! 历史映照当下 南侨机工精神薪火相传 “日军细菌战罪证”上线,让历史说话! “数”说抗战:勿忘历史 吾辈自强
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交流 〉水泥助磨剂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三)

水泥助磨剂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三)

类别:技术交流     日期:2016/1/27       来源:     点击:6303          打印    关闭

    

近10年来,随着国外水泥助磨剂产品的进入以及国内水泥企业对助磨剂产品认识的不断提高,使用水泥助磨剂的前景不断向好。可以预见,随着水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日趋合理,水泥企业逐步大型化和集团化的步伐加快,水泥助磨剂的使用率将很快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生产工艺

我国水泥助磨剂生产工艺技术的进展经历了3个阶段:

手工作坊→人工计量机械化生产线→自动控制计量机械化生产线。

目前,仍有10%左右的企业停留在第一阶段,80%左右的企业进入了第二阶段,进入第三阶段的企业约10%。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7月20日发布、2012年3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水泥助磨剂》(GB /T 26748-2011),是我国水泥助磨剂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及检验的依据。中国水泥协会水泥助磨剂分会于2007年7月成立,是中国水泥协会下设的非独立法人专业分支机构,由从事水泥助磨剂原料、科研、生产制造、使用单位及服务领域的独立法人单位自愿组成的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社团组织(民社登[2007]第1096号文),负责我国水泥助磨剂行业的宏观协调与管理工作。

目前,在我国生产水泥助磨剂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大约有200多家。据市场调查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各种助磨剂年产量约为150万吨,其中起纯助磨提产作用的助磨剂所占比例较少,而各种多功能复合助磨剂,生产量约占85%以上的份额。助磨剂的多功能拓展,已经成为广大水泥企业用户的迫切需求,多功能复合助磨剂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可以加速工业废弃物转化为辅助胶凝材料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可以促进工业废弃物更多、更好、更快地转化为再生资源。它是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走循环经济道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复合型助磨剂在水泥生产中应用,可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是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最经济、适用的技术途径。

3.复合型助磨剂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可以减少熟料的使用量,增加工业废弃物的掺加量,从两个方面加大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4.复合型助磨剂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水泥的改性工作,生产适合市场需要的专用水泥或特性水泥,扩大水泥的适用范围,提高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

总之,复合型助磨剂在水泥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简化其生产工艺过程、提高水泥产品质量、降低水泥生产成本,在满足社会对水泥需求的同时,加快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减少水泥生产对不可再生资源、能源的依赖和消耗,同时大幅度地减少水泥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更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历程

我国水泥助磨剂的研发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发展初期、发展成长期、快速发展期和稳定发展期。

(一)发展初期(1950年~1970年)

1950年我们全国的水泥年产量只有151万吨,根本谈不上使用助磨剂的问题。1958年前后有过少数水泥厂使用煤、造纸废液和肥皂废液试验提高磨机产量的报道,但效果不十分理想。

(二)发展成长期(1971年~1994年)

1971年原四川水泥研究所,对几十种有机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助磨效果的小磨试验和大磨试验,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助磨剂成本较高、经费支持不够等原因,未能得到大面积推广。

1983年国家计委下达了《水泥研磨助剂研究》的研究课题,承担单位在3年内,研制成功3个系列10种助磨剂,并在多家大型水泥厂工业性试验成功,为我国助磨剂的研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由于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水泥属“统配物质”,不存在销路问题。而生产助磨剂的原材料价格较贵、来源不充足或质量不稳定,加上国民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水泥产品供不应求,工业用电价格较低,水泥企业对节能增效意识不强、要求不高,致使推广应用进程缓慢。

(三)快速发展期(1995年~2007年)

1995年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而水泥市场由“供不应求”变成了“供大于求”,“降低水泥生产成本”成为广大水泥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头等大事。因此,水泥助磨剂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许多“手工作坊”式的水泥助磨剂生产厂应运而生。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能检索到的水泥助磨剂专利约40件,其中颗粒状和粉状助磨剂专利17件,液体助磨剂专利23件。最早的一份水泥助磨剂专利,是1986年申报的。在这40件水泥助磨剂专利中,绝大多数是在2007年之前申报的,这充分说明我国水泥助磨剂技术在2007年前,已经进入了快速成长期。

(四)稳定发展期(2007年之后)

2007年7月,中国水泥协会水泥助磨剂分会宣告成立,标志着我国助磨剂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应用,进入了一个严格、规范的稳定发展时期。分会的成立,为助磨剂行业管理、技术进步和经验交流提供了支持和帮助。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颁布实施,更严格地限制了水泥助磨剂的用量(≤0.5%),并增加了水泥中的氯离子限值(≤0.06%)要求,使许多粗制滥造的助磨剂产品受到了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促进了我国水泥助磨剂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行业向着更高标准、更加规范的方向健康发展。